首页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电信线路 | 网通电路 | 帮助

本报记者汶川遭遇强震

文章原载:石家庄搬家
文章出处:http://www.blgyjp.com/
文章版权:如需转载本文,请以链接的形式注明原载以及出处,谢谢!

             本报记者汶川遭遇强震王成赴卧龙采访途经映秀遇大震爬出被砸汽车五三小时没吃没喝脚部受伤昨晚取得联系:我要发稿   五月一四日晚九时,东莞市百环家园某住宅楼内.电话铃响起,来电显示为零零八七,魏东霞迅速接起,无人应答;很快电话再次响起,魏东霞把听筒放到耳边,瞬间她的面颊露出笑容……   五月一一日,本报记者王成飞赴4川,前往汶川县卧龙镇,拍摄即将于五月下旬进京为奥运助阵的8只大熊猫.魏东霞送走爱人,同时也准备自己本周4去上海出差的行程.  五月一二日下午二时许,东莞市有明显震感——4川汶川县发生里氏七.八级地震的消息随后传到编辑部.  东莞市市委领导闻讯非常挂念,指示有关部门全力以赴千方百计寻找.                五月一二日 王成失踪   与此同时,摄影部编辑谷多开始不断拨打王成手机,无任何响应.   在手忙脚乱地查找地图后同事们发现,王成所在位置正是地震的极震区.   当天下午,晚报摄影部主任张风开始通过1切可能的渠道寻找王成的下落.   当天下午,正在拉萨,刚刚结束“圣火登珠峰”报道的本报记者张宏江改变原定回京行程,授命携带海事卫星电话及户外装备紧急赶赴成都,报道地震灾区的同时,寻找王成.   当晚,部门的同事们相继慰问王成的爱人魏东霞,她表现得非常坚强.                五月一三日 全力搜寻   五月一三日早,晚报编委会得知消息后紧急进行多方联系,通过此活动主办单位、接待方等以及和王成同去的中央电视台两位记者的家属和所在部门等等渠道,却音信全无.   当日上午,部门众多记者开始为王成祈祷,委派王成外出采访的图片编辑谷多坐立不安.魏东霞单位的领导也临时取消她的出差任务,在东莞市等待4川方面的消息.   当日下午,本报记者程功紧急从东莞市飞往成都,与当地媒体联系,希望能够近距离得到王成的消息;同时,因航班受阻,无法赴灾区采访的本报记者张风在机场委托已抵4川的中国青年报高级记者贺延光、新京报摄影记者郭铁流、中国保险报摄影记者刘书勇等媒体同行在采访过程中打听王成下落.                     五月一四日 王成还在   五月一四日早,本报继续通过跑口记者和国家林业局等政府职能部门联系,希望他们能有特殊的通讯方式,了解现在汶川及王成的生命是否安全等情况.   早九时左右,摄影部值班编辑接到1位自称姓徐的先生来电,他告知,地震当晚他在4川省汶川县震中地区的映秀镇百花大桥附近,碰到了在那避难的八名东莞市记者,他们中虽有人受伤,但都没有生命危险.他们互留电话,希望有人获救后能给各自家人、同事报平安.徐先生脱险后正逐个报平安:记者们已找到安全的避难场所,无生命危险.   随后,国家林业部门、活动主办单位也相继传来消息,东莞市记者并无大碍……   当日一二时,泰康人寿保险公司电子商务部蔡翌总经理特地为本报在抗震1线采访的各位记者免费办理了保险.   当日下午,成都日报报业集团多路记者赴灾区采访,记者们又多了1项任务:受东莞市晚报摄影部的委托,寻找王成.   当晚二零时三零分,位于东莞市百环家园某单元的电话铃突然响起,特地身穿红色衬衣的魏东霞紧张地接起电话,喂了几声后,多日来笼罩在她脸上的阴沉表情闪电般放晴.因为,那是王成的声音.   原来,本报记者张宏江连夜徒步抵达汶川地震的极震区映秀镇,奇迹出现了!他居然找到了正在避难的王成.一九点许发现王成时,他已经五三小时没有进食.王成五月一二日中午在卧龙采访完毕后便搭车前往成都,准备乘坐当晚航班返回东莞市.经行映秀镇时大地震发生……   通过海事卫星电话架起的通讯桥梁,王成对爱人魏东霞表示,“身体状况基本良好,只是脚部有些轻伤”.由于当地连日阴雨,卫星电话无法用太阳能充电,通话持续时间不到半分钟就被挂断了,但是亲耳听到王成的声音还是让在场的摄影部3位同事兴奋不已.   王成还在!消息在东莞市晚报的记者中间迅速传播开,所到之处,欢声阵阵.                      五月一五日 我要发稿!   五月一五日,早八时,映秀镇再次传来他们的声音.“我们要发1组映秀镇的新闻照片,请注意查收”.这是自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东莞市都市报媒体首次从极震区发回报道.王成表示尽管自己的相机已在地震中被砸得粉碎,但还要在抗灾1线协助张宏江进行采访报道,脚上的伤势并不要紧,可以坚持.   就在他们传稿之际,映秀再次发生热烈余震.一小时后,他们打来电话平安无事.   在大地震极震区的五三个小时,王成到底经历了什么?本报将在今后为读者持续报道.                                     曹小彧